互联网金融热度依然不减。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金融规模已经突破10万亿元,其中第三方支付和P2P表现抢眼:2014年,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近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390%;P2P市场交易规模2514.7亿元,比2010年时增长183倍。
近日,在“2015互联网金融论坛暨上海浦东国际金融学会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表示,互联网金融发展虽然迅速,但大多是拼“价格”,这也导致一些P2P平台出现了倒闭潮。
赵晓菊认为,未来互联网行业的烧钱模式将不再继续,针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将逐渐收紧。互联网企业应改变发展模式,以适应新的环境。
合并成趋势
今年以来,发生在互联网科技界的合并层出不穷。上周,携程、去哪儿突然戏剧性地宣布“在一起”,这是今年继打车软件滴滴与快的,分类信息服务网站“58同城”和“赶集”,本地服务网站“美团”和“大众点评”的第四起重大合并。
对比,赵晓菊表示,现在的互联网企业做金融主要是在抢市场、抢份额、抢平台,具体手段就是拼价格。这是互联网企业历来占领市场的手段。然而在经历了初期的“烧钱”大战之后,未来3到5年,互联网机构的合并会成为趋势。
“我曾经乘坐嘀嘀打车和一号专车,最近司机告诉我这些打车软件都不好玩了,因为合并之后司机得到的奖励越来越少。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司机的奖励少了,就意味着公司的运营成本降低了。”赵晓菊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举例说明。
赵晓菊认为,目前互联网业务的集中度非常高。这意味着,如果一家企业无法进入行业前三,那么后面的竞争和发展将面临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赵晓菊预计,互联网企业未来有两种发展方式。其一是不断把自己做大做强,然后主动地迎接并购,其次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就率先并购其他竞争对手。“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一家企业往"小而精"的方向发展是比较困难的。”赵晓菊说。
监管渐收紧
P2P自2010年入驻中国以来,一直在宽松的生长环境中自由发展,没有严格的政策约束和行业监管,发展完全处于企业自由发挥状态。由于其自诞生就处于放养的状态,被外界形容为“野蛮生长”。
赵晓菊认为,尽管P2P平台发展迅速,但近年来倒闭的平台也不少。究其原因,一些P2P平台光靠高利息、高成本而缺乏优质标的或者资产,最终难以为继。
“我们曾经对倒闭的P2P平台做过分析,发现他们的初心并不是诈骗钱,而是在没有监管情况下承诺很高的利息拉拢用户,最后难以为继。这种情况一定要引起警惕。”赵晓菊提出,在互联网与金融融合的过程中,监管理念、体制机制也需要不断地适应新的情况。
据了解,目前P2P监管细则在征求了央行、证监会、保监会三部委意见已经呈报国务院审批,但却被“打回”要求扩大征求意见范围。目前,银监会已在积极协调更多部委加入征求意见范围,并向超过十个部委征求意见,P2P细则年内或难以出台。
“P2P行业在过去三年中发展非常迅猛,但现在应该开始进行监管了。如果再不监管,这个问题比较严重,对行业稳健发展是不适合的。”赵晓菊建议,P2P平台应该加强技术及风控方面的人员投入,此外还要加强对黑客攻击、冒充投资人等安全漏洞的监测。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