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支付宝“花呗”出现套现骗局。支付宝用户崔先生轻信了朋友所说的“支付宝返现有福利”,将其账号和密码告诉朋友,最后被骗子利用支付宝里的“花呗”套现3000元。而和崔先生有相同经历的人不在少数,仅他身边就有4位朋友被骗,合计金额1.2万元。 互联网上还有很多类似的消费金融产品,例如天猫的“分期购”和京东推出的“白条”服务。这些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看起来是都市“月光族”们的福音,但平台本身具有的监管漏洞和部分用户的轻信,使得一些不法分子得以利用这些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实施诈骗。这些产品从推出之始,就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灾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何以沦为诈骗工具 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通常不需要繁琐的身份验证环节,让行骗者有机可乘。而且贷款消费、分期消费的特点,让零成本套现成为可能,消费金融产品由此成为诈骗的高发区。常用手段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骗取用户身份账户信息,“冒名顶替”实现套现。行骗人员以各类名义骗取受害人的信任,让他们告知其身份资料或账户信息,然后利用这些身份信息通过消费金融产品购买高价值的消费品,最后转卖套现。 今年4月,央视财经频道就曝光了一起“校园分期”诈骗案。诈骗团伙以兼职的名义,花了300元钱买了学生的资料,以学生的身份去网上分期平台贷款购买手机,并将买到的手机折价卖掉变现。被蒙在鼓里的学生直到催款通知来了,才发现被骗,白白蒙受损失。 另一种常见的诈骗手段,团伙作为套现中介为用户提供产品回购通道,但他们常常拿到钱就消失。 在“花呗”、“分期购”上有一些假的商家,他们不卖产品而作为一个套现中介存在。急需用钱的用户可以购买他们的“产品”,用信用额度向其付款,这笔款项再由套现中介转给用户,整个套现过程结束。但问题在于,有很多中介收到钱就把买家拉黑,消失不见,用户偷鸡不成蚀把米。
暂无评论